
圖片來源于網絡
1994年三峽大壩奠基,成功改寫了宜昌地區命運。30年間,宜昌城區人口從11.8萬激增至180萬;GDP自103億元(1993年)躍至6191億元(2024年),領跑中部非省會城市。這座投資2240億的“國之重器”,不僅帶動了當地的旅游業飛速發展,同時也帶動了國內一系列相關產業,如今,類似的發展宏圖正在雪域高原鋪開。
2025年7月19日,預期總投資1.2萬億、年發電量相當于3個三峽的西藏墨脫水電站啟動建設。短短數日,墨脫縣核心地段商鋪一鋪難求,租金飛漲,規劃中的商圈已被資本提前鎖定。與此同時,相關的股票也聞風大漲,其中水利水電、重工機械、鋼鐵水泥等板塊更是領漲。作為全球最大水電工程,其建設將直接拉動的產業可以說是涵蓋了能源、交通、建材、機械等諸多個領域,流體機械產業正是其中受益巨大的產業之一。
據業內資深人士透露,該項目對流體機械產業總拉動值保守估計?超1000億?,其中核心設備(水輪機、閥門、控制系統)占比超70%。公開信息透露,項目首批60臺110萬千瓦水輪機組招標已啟動,東方電氣(600875)、哈電集團等企業參與競標。"單臺機組造價超10億元,技術難度遠超三峽。"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指出,2300米超高水頭要求轉輪采用特種合金材料,抗空蝕納米涂層等創新技術將推高行業附加值30%以上。
隨著西藏清潔能源基地建設,電解鋁、多晶硅等高耗能產業加速西遷。相關企業配套的循環冷卻系統需求,預計每年產生200億元流體設備訂單。碧水源(300070)等環保企業也已布局水庫泥沙凈化裝備,環保流體處理市場規模有望突破80億元。據產業鏈調研,墨脫水電站流體機械相關訂單周期將延續至2032年,整個產業帶上的所有企業都有可能受益,其中技術領先企業受益程度最深。